发布日期:2024-08-04 14:21 点击次数:149
《报告》显示,截至6月末,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5.34万亿元,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.52万只,募集资金27.75万亿元,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310亿元。
有人说,如果你一生只读一本书,那一定要读读《资治通鉴》。
说起《资治通鉴》,几乎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知道,但要具体问起《通鉴》讲了什么,为什么这么重要?可能很多人就要摇头了。
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,这部由司马光主编,刘恕、刘攽、范祖禹协修,历时19年完成的巨作,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全书294卷,不计标点约有330万字,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,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(公元959年),记载了战国初年迄于五代末叶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错综复杂的历史,时间跨度长达1362年。
《资治通鉴》成书以后一直受到历代学者们的重视。
宋神宗认为此书“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”,所以定名为《资治通鉴》。宋神宗不仅下敕奖谕,为之亲自制序,还在宰相们面前公开夸奖它,称之为“前代未有此书,过荀悦《汉纪》远矣”。从此,《资治通鉴》成为此后历代帝王必读之书。
宋学者洪迈曾手抄三遍,张仲隆以“通鉴”名其书斋。
清代史家王鸣盛说:“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,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。”
张之洞说:“若欲通知历朝大势,莫如《资治通鉴》及《续通鉴》。”
梁启超说:“司马温公《通鉴》亦天地亦一大文也。其结构之宏伟,其取材之丰赡,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,势不能不据为蓝本,而至今卒未能有逾之者焉。”
胡应麟《史书占毕》说:“编年之史,备于司马氏。”这个“备”字,应视为对《通鉴》完善编年体历史功绩的确评。
毛泽东一生孜孜以求,他所读历史典籍的规模之巨难以统计,但他最为钟情的还是《资治通鉴》。在他晚年,床头的一部《资治通鉴》被他翻阅得“支离破碎”,只得用透明胶“缝缝补补”。这部30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,毛泽东反复研究、批注、阅读了17遍之多。
1954年,毛泽东与吴晗谈话说:“《资治通鉴》这部书写得好,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,但叙事有法,历代兴衰治乱本末皆具,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,借以熟悉历史事件,从中吸取经验教训。”
《资治通鉴》为何如此重要,值得我们一定要读一读?
《资治通鉴》记载了战国初年迄于五代末叶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错综复杂的历史,是一部贯通古今的编年体史巨著,其气势与规模,不仅在古代中国,就是在世界中世纪史坛上,都堪称高视独步、无与伦比之作。如此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,不是凭空产生的,它是编年体史书发展到成熟时期水到渠成之作。
《资治通鉴》的编纂,可以使人们用较少的时间,了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漫长的历史概况。司马光等人所根据的材料,仅正史一项十九种,合计起来就有一千五六百万字,加上其他史料,不下三千万字,而《资治通鉴》二百九十四卷,总共只三百万字,这在时间和精力上对读者来说都是有好处的。具体地说,有若干同一历史事件的材料,本来是分见于多处的,《资治通鉴》则依次将它们组织在一起,而且有的还相当集中。
如大家熟悉的赤壁之战,其材料,既有见于《后汉书·刘表传》,又有很多散见于《三国志》的《魏武帝纪》、《蜀先主传》、《吴主传》以及诸葛亮、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周瑜、鲁肃、张昭、黄盖等人的传记,还有一些则杂见于其他著作。如果要了解这次战役的始末,势必非遍读上述著作不可,而且就是全部翻阅一遍,由于太杂太乱,也未必能立刻理出个头绪而认清它的全貌。
《资治通鉴》却把这样伤透脑筋的事解决了,于卷六五“建安十三年十月”条下,把所有涉及这次战争的材料全部集中在一起,加以剪裁、整理、穿插,写出了它的全过程,并且首尾连续,叙事简洁,文字优美,情节生动,使之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传播。
《资治通鉴》史料的真实性比起十七史来是更为可靠。前人早已说过:“不熟读正史,未易决《通鉴》之优劣。”司马光在《进资治通鉴表》中曾说,他为了修《资治通鉴》,“遍阅旧史,旁采小说,简牍盈积,浩如渊海”,丝毫都不夸张。而他所征引的书,如今大半都已亡佚,这就显得更加可贵。
在《资治通鉴》的编写过程中,作者还吸取了纪传体的长处,避免了编年体的弊病,每遇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,必交代前因后果;同一事件的材料,不再分见于多处。因此,《资治通鉴》的编修,为编年体开辟了新纪元,为编年体史书的编写闯出了新路子,此后,编年体史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,先后曾陆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编年体历史著作,单从历史编纂学而言,《资治通鉴》也是值得大加肯定的。
当代读者如何读懂这部不计标点约有330万字的史书?
张大可先生的译本为什么好读?
《资治通鉴》毕竟体量极大,洋洋洒洒三百万言,且因文言文,初读较为费解。于是,商务印书馆携手史学专家张大可先生,为当今读者推出了一套白话本《资治通鉴》。
(张大可先生工作照)
张大可,1940 年12 月7 日生,重庆人。1966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。历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、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副主任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。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。社会兼职有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、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、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。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
(张大可先生的笔记)
由张大可先生组织语译的《资治通鉴》,是他30年的心血译作。题为“白话本”,即意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接近原典的桥梁,为读者提供一部人人能读懂的《资治通鉴》。并且,张大可先生对市面已存有的白话《通鉴》进行了仔细剖析,尽量修正已存有的错讹、不当之处。
这套白话本国学经典,共十册,字数多至690万字。既是出自一人之手,所以语言风格统一,毫无因为语言风格不一致而带来的突兀之感。整套书结构清晰,更有指导阅读的作用和价值。
开篇设凡例,帮助读者明晰整套书的体例。其后设导读,介绍《通鉴》的价值,有延伸性阅读价值。目录完整。第一册设总目,每册有相应的目录。每卷前设大事提要,介绍一卷主要内容,引导读者进入每卷。臣光曰,用仿宋体标注,这部分是司马光思想的集中体现。每段结束后,有结构段意,及时总结、归纳前面所讲内容。每卷后附点评,行文风格自如,不拘一格,引导读者思考。
很多喜爱收藏《资治通鉴》的读者第一时间入了这套书,并给出了极高评价:
关于阅读《资治通鉴》,张大可先生给出如下建议:
“读《资质通鉴》,我们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内容,司马光写的《资治通鉴》原为《通典》,用编年史方法贯通的、着重于治乱兴衰的作品。在政治治国方面,着重写君、臣和一些政治措施,来总结历史兴亡的教训,可以说是一部政治史。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带着司马光所分成的类型,贤明之君、中庸之君、昏暴之君、亡国之君;栋梁之臣、忠勇之臣、奸佞之臣等。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司马光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的非常清晰。同时,对社会上的事情,司马光也很关心,记载了各类自然灾害及民生事件。《资治通鉴》是治国之书,同时也对我们普通人的人生修养提供了参考与借鉴,能从中吸收到充足的养分。”
一套好的《资治通鉴》,是可以传世的。这部历代读书人都绕不过去的《资治通鉴》,或如江河湖海、山川大地般,永远亘古长留、常新。
以上文字整理参考自《资治通鉴 白话本》《中国古代史学史》等
《资治通鉴》白话本
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先生
历时30年逐字逐句进行语译
为读者提供一部人人能读懂的《资治通鉴》
往期推荐
正式发布!商务印书馆《深度阅读推荐书目》
朱熹、钱穆等带你读《论语》:国人必读必背的26章 | 深度阅读(1)
这本经典,被称“西方思想的源泉” | 深度阅读(2)
一部中国人必读的书 | 深度阅读(3)
一部被爱因斯坦推崇的哲学史 | 深度阅读(4)
中国人的诗歌启蒙 | 深度阅读(5)
这本书,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|深度阅读(6)
一部人人必读的国学根柢书 | 深度阅读:(7)
奥古斯丁《忏悔录》:哲学与文学双重经典| 深度阅读(8)
每日一书
《什么是科学》
每日一词
《新华成语大词典》
发布于:北京市